硬科技有温度,海尔给智慧楼宇行业“上新”     DATE: 2023-05-10 18:04:50

原标题 :硬科技有温度,上新海尔给智慧楼宇行业“上新”

打开凤凰新闻,硬科宇行业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如果说房地产的温度青铜时代,是海尔慧楼钢筋水泥垒砌而成;那么  ,接下来的上新黄金时代,数字化将成为其绝对的硬科宇行业主旋律 。

一方面 ,温度传统楼宇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需求 ,海尔慧楼除了基本的上新暖通 、电梯、硬科宇行业安防等基础设施,温度业主和用户需要更多定制化和人性化的海尔慧楼智能服务;另一方面 ,随着5G、上新物联网、硬科宇行业云计算 、温度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基础设施越来越深的融合,智能楼宇建设与应用迎来黄金发展期 。

一个可以支撑的数据是,2016-2021年中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逐年上升 ,2021年中国楼宇智能化市场产值约为7238.2亿元,存量规模接近5000亿元,新增规模超过2200亿元,存量市场规模占比为69%。此外,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均提到要加快推进建筑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 。

不过,从目前来看,部分厂家提供的智慧楼宇解决方案依然停留在卖产品的传统逻辑中,普遍聚焦单一技术优势 ,难以满足客户的整体性需求。智能楼宇市场,正亟需软件+硬件+平台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来满足业主和租户的细分场景需求。

不止于产品

当前的市场 ,提供智慧楼宇产品的厂商主要有五类。

一是传统楼宇自控系统集成商;二是头部房地产企业  ,借助物业优势赋能楼内智能化管理;三是国内家电企业 ,在家电智能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楼宇智能化;四是互联网企业  ,主要在楼宇数字化平台方面进行布局;五是运营商 ,通过建设楼宇融合网络,为楼宇数字化应用奠定基础。

深耕行业30载 ,海尔联合中国石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组成创新联合体  ,以行业首创的Metabuilding楼宇大脑为核心 ,打通了楼宇智控神经网络 ,集合了暖通 、能源 、安防 、电梯、照明和楼宇集控等系统 ,将楼宇服务产业从一次性买卖变成了终身服务体验 。

2月16日 ,海尔举行智慧楼宇成果暨新品发布会,行业首创的智慧楼宇大脑和自主研发的气悬浮中央空调新品面向全球首发 ,成为智慧楼宇行业瞩目的大事。

根据发布会现场消息  ,海尔楼宇大脑由1个集成开放平台 、3大运行中枢(数据中枢、决策中枢  、智控中枢)和5大感知网络(人员感知 、设备感知 、环境感知 、能源感知 、安全感知)共同组成,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智慧楼宇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都是做智慧楼宇 ,凭什么海尔的技术方案能领先?海尔智慧楼宇产业楼宇智控研究院院长匡付华博士是这样说的 。

以前行业里面主要是两条技术路线 ,从硬件切入软件,或者从软件切入硬件 ,海尔探索出了第三条路径,软硬强强联合 ,不断强化算法能力 ,让楼宇环境主动去适应人 、服务人 。

跟硬件切入软件的企业相比,我们的优势是数据和算法。海尔有大批量的设备在终端应用,能够提供实时运行数据,支持楼宇大脑的算法不断优化,让其更具竞争力 。目前,海尔已连续12年稳居中国磁悬浮中央空调市场份额第1 ,在海外市场份额也遥遥领先。在泰国 ,平均每卖出3台磁悬浮中央空调就有1台是海尔;在欧洲  ,海尔中央空调是当地中国自主品牌第1;在俄罗斯,海尔轻商系列产品占据市场第1份额。

跟软件切入硬件的企业相比 ,我们的优势是对硬件的精准控制 。一般来说 ,软件类企业能设定硬件的温度、开机时长等,海尔智慧楼宇可以更进一步 ,能深入控制风盘转速 、出风口温度等 。这样一来 ,海尔智慧楼宇大脑可以根据人流密集程度 、天气预报情况,结合空气模型 ,精准预判楼宇内不同场景的变化,提前控制硬件设备 ,真正做到让人们无感的智慧 。

海尔智慧楼宇大脑有啥用 ?真相其实只有一个——为非标行业制定标准,让环境服务于人  。

长久以来 ,楼宇设计 、建设 、运维不同阶段有明显断层 ,楼宇的暖通 、安防 、电梯、照明和集控等多套设备系统  ,由于数据标准不一  ,彼此相互独立 ,开放性极其有限。现在 ,通过海尔楼宇大脑的统一集中管理 ,各类设备就能实现跨系统联动,各系统的数据能够自由流转。楼宇 ,成为了一个有智慧的生态系统 。

而对于楼宇管理者来说 ,借助海尔楼宇大脑 ,管理将变得更加高效 。

数据显示,经过海尔智慧楼宇大脑的统一管理,楼宇建设投资可降低15%;针对设计 、施工、交付等全流程 ,海尔智慧楼宇可以让协同效率提升30%;基于楼宇大脑的系统智能分析,AI智能巡检可以提前预测故障,实现运维人员减少15%,能耗降低减少40% ,故障响应控制在2分钟以内 ,设备寿命延长20%。

背后的技术底气

除了楼宇大脑,海尔此次还对外发布了全新的技术成果及解决方案  。

此前,海尔首次将磁悬浮技术应用于中央空调领域,开创中国磁悬浮中央空调的先河。这一次 ,海尔更进一步 ,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气悬浮中央空调压缩机。

目前 ,海尔气悬浮中央空调已经获得28项专利及4项节能领先认证证书,在杭州睿昇半导体工厂、浙江福腾流体科技有限公司工厂 、杭州凌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工厂等得到落地应用 。

通过楼宇大脑、气悬浮中央空调以及多场景解决方案 ,海尔智慧楼宇算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软件+硬件+平台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在这些科技成果背后,与海尔长期重视科技创新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鼓励科研的文化、全球10+N的开放创新体系等密不可分。

1988年,海尔成立了第一个企业级技术研究所;1995年 ,成立行业首个企业级技术中心;1998年,成立行业首个集团中央研究院……2022年初,海尔成立科学与技术委员会 ,统筹集团研发工作,计划三年内研发投入600亿元,建立专项产业基金400亿元 ,用于行业共性技术攻关  。

此外,海尔建立了一个开放的人才体系,形成了尊重科研人员、鼓励基础性和颠覆性科技创新的氛围 ,宽容试错 ,并搭建相应激励机制,比如设立企业内科学家 ,鼓励全球2万名研发人员在技术和管理上不断提升。

在不断强化集团科研队伍的同时,海尔还积极探索开放创新模式,搭建了全球10+N的开放创新体系,包括全球10个研发中心 、N个创新中心、71个研究院、1000+实验室,形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科技触点网络,可链接超过100万的一流技术资源和20多万个技术专家。这样一来 ,技术、知识、创意的供方和需方聚集到海尔的平台上 ,原创科技产品不断涌现  ,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创新 。

2022年,海尔集团所获中国专利金奖增至11项,海外发明专利超1.6万件 ,均为行业第一;实现气悬浮压机 、零嵌冰箱 、航空温控集装箱等原创技术重大突破,新增国际领先技术鉴定23项 ,累计264项,位居行业第一 。

当然,长期以来的科研投入,也正向拉升了海尔的整体业绩。2022年 ,海尔集团全球营业收入为3506亿元 ,增长5.4%,生态收入为450亿元,增长16.3%,全球利润总额为252亿元 ,增长3.7%。

生态,推动行业向前

如果说,全场景的楼宇解决方案和全新的技术是为了卖水;那么海尔持续致力于不同领域的生态共创,则是在为中国商业社会造河。

以楼宇行业为例 ,此次海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共同打造了建筑节能低碳智慧运行管理平台。这是首个从住建部层面开发构建的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平台 ,可结合暖通行业数据 ,分析建筑的节能减碳效果。

同时 ,海尔智慧楼宇开放生态 ,联合生态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起行业首个智慧楼宇生态共创推广联盟 ,旨在覆盖各领域 ,推进智慧楼宇行业向节能 、生态方向发展 。

楼宇行业之外,海尔在更多的领域以全球领先的技术为基 ,构建生态之河 。

以海尔集团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 COSMOPlat为例 ,这是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 。与德国的工业4.0不同 ,卡奥斯从诞生起就带着海尔以人为本  、以用户为中心的基因。通过卡奥斯的平台 ,海尔用户可以零距离  、全流程地参与到产品的研发 、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中去 。

同时,卡奥斯也在持续对外赋能 。截至目前 ,卡奥斯平台已链接了90 万家企业  ,帮助其中8万家中小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

比如针对美心集团用能特点以及用能需求,卡奥斯智慧能源团队为其定制了空气压缩机托管方案,为美心集团年节约120万度电左右 ,节省能源费用90万元左右 ,能效提升30%。

在工业之外的创投领域 ,海尔的创投孵化平台——海创汇 ,基于海尔生态圈产业资源 ,帮助很多中小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截至2022年12月底,海创汇已成功孵化出7家上市企业 、7家独角兽、102家瞪羚企业、1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加速度。

创业39年 ,海尔从家电产品起家,利用技术优势不断突破行业发展的天花板  ,到如今建立行业生态联盟,海尔正逐步在各行各业构建一条条河流。最终,随着各行业生态的持续生长 ,河流汇聚成川 ,海尔的未来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